高二語文測試題:歷年高二語文試題精選(23)
發布者:網上發布
第I卷 閱讀題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誰更“現代”?
至少從十九世紀初開始,人們就非常關注現代性問題,但人們很少對現代性進行評估。美國的一些政治學者對此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在他們看來,“現代性”不僅意味著缺少傳統信仰,還意味著自我表現。
為了對這種屬性進行評估,他們在研究中使用了“世界價值標準研究”中的評估標準,該項研究是通過對占世界總人口80%以上的、許多國家的民眾廣泛提問而進行的一種國際合作研究。其第*項標準即 “世俗理性”標準,指人們對宗教的態度、對權威的尊重以及對愛國主義的態度。第二項標準即 “自我表現”標準,源自有關人身安全、信任他人、兩性角色以及個人幸福等問題,而“自我表現”從定義上說是指從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擺脫出來。
各個國家的數據被歸類為9大文化群體,大多數西方國家表現出具有很高的現代性程度,而發展中國家通常表現出現代性程度較低。有儒家傳統和世俗價值標準的國家與西方國家相比,往往具有較強的世俗理性特點和較低的自我表現標準。
擁有相同文化的西方國家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信奉新教的歐洲國家比信奉的歐洲國家以及講英語的國家具有更高的“現代性”程度,這反映了很低的宗教信仰程度和高度的寬容和信任,這也是歐洲新教的傳統特點。有研究者認為,社會的現代性位置較低,可能是由于羅馬是—種等級分明、集中管理的宗教;講英語的國家所處位置還要低,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具有較高的宗教信仰程度。
經濟情況是決定某一社會在世界態度及不同文化群體中所處位置的基本因素,但在任何社會內部,宗教文化傳統都起著重要作用。比如,在美國,徒的基本價值觀類似于新的基本價值觀;而在尼日利亞,基督的價值觀與穆斯林價值觀非常接近,但與西方基督的價值觀卻相距甚遠。
人們普遍認為,世界正日益美國化,但有關的分析表明,美國化主要發生在可口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等表面層次上,因為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歐洲國家所走的道路與美國不同,與其他具有同樣繁榮程度的社會中的民眾相比,美國民眾具有更多的傳統價值觀和信仰。位于現代性前沿的不是美國,而是北歐各國。
1.從原文看,下列對“現代性”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現代性”不僅意味著缺少傳統信仰,還意味著自我表現。
B.“現代性”與“世俗理性”、“自我表現”的內容密切相關。
C.“現代性”是指一種從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擺脫出來的情況。
D.“現代性”的高低程度在相同的文化群體中并不完全相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評估現代性使用了“世界價值標準研究”中的評估標準,并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80%以上的民眾進行了廣泛提問。
B.有儒家傳統和世俗價值標準的國家現代性程度較低,因為它們往往世俗理性特點較強和自我表現標準較低。
C.西方國家中,現代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信奉新教的歐洲國家、信奉的歐洲國家、講英語的國家。
D.“美國化”不能說明美國現代性程度最高,因為美國民眾比生活在同樣繁榮程度社會中的民眾有著更多的傳統價值觀和信仰。
3.依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社會的宗教信仰程度與現代性程度呈現的反比正是宗教信仰和現代性之間存在尖銳矛盾的體現。
B.從現代性的特點來看,對佛教或伊斯蘭教有著高度信仰的國家,它們的現代性程度是相對較低的。
C.經濟情況是決定一個社會在世界態度中位置的基本因素,因此,經濟發展落后的國家其現代性程度必然較低。
D.美國的現代性落后于北歐各國的現代性,發展中國家應該逐漸遠離美國文化,學習更現代化的歐洲文化。
二、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萬年人。擢進士第,又中宏辭。郭子儀辟佐朔方府,子儀入朝,使主留事。李懷光與監軍陰謀矯詔誅大將等,以動眾心,欲代子儀。黃裳得詔,判其非,以質懷光,懷光流汗服罪。于是諸將狠驕難制者,黃裳皆以子儀令易置,眾不敢亂。
入為侍御史,為裴延齡所惡,十期不遷。貞元末,拜太子賓客,居韋曲。時中人欲請其地賜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鄉里,不可易。”遷太常卿。時王叔文用事,黃裳未嘗過其門。婿韋執誼輔政,黃裳勸請太子監國,執誼日:“公始得一官,遽開口議禁中事!”黃裳怒日:“吾受恩三朝,豈以一官見賣?”即拂衣出。
皇太子總軍國事,擢黃裳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于是,夏綏銀節度使韓全義愉佞無功,因其來朝,白罷之。俄而劉辟叛,議者以辟恃險,討之或生事,唯黃裳固勸不赦,因奏罷中人監軍,而專委高崇文。凡兵進退,黃裳自中指授,無不切于機。崇文素憚劉澭,黃裳使人謂日:“公不奮命者,當以漣代?!背缥膽郑凰懒`賊以獻。蜀平,群臣賀,憲宗目黃裳日:“時卿之功?!?br/> 始,德宗創艾多難,務姑息藩鎮,每帥臣死,遣中人伺其軍,觀眾所欲立者,故大將私金幣結左右,以求節制,晏年尤甚,方鎮選不出朝廷。黃裳每從容具言:“陛下宜鑒貞元之弊,整法度,脧損諸侯,則天下治?!钡蹏L問前古王者所以治亂云云,黃裳知帝銳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賢而已。王者擇人任而責成,見功必賞,有罪信罰,孰敢不力!”帝以黃裳言忠,嘉納之。由是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以機秉還宰相,紀律設張,赫然號中興,自黃裳啟之。
元和二年,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河中、晉絳節度使,俄封邠國公。明年卒,年七十。
黃裳達權變,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為執誼所禮,及敗,悉力營救;既死,表還其樞葬焉。嘗被疾,醫者誤進藥,疾遂甚,終不怒譴。然除吏不甚別流品,通饋謝,無潔白名。當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處外,天下常所屬意。卒后數年,御史劾奏黃裳納邠寧節度使高崇文錢四萬五千緡,按故吏吳憑及黃裳子栽,辭服。帝念舊功,但流憑昭州,原載不問。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九十四)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然除吏不甚別流品 除:任命,授職。
B.以機秉還宰相 秉:通“柄”,權力,權柄。
C.黃裳未嘗過其門 過:經過。
D.陰謀矯詔誅大將 矯:假傳(命令)。
5.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分別直接表明杜黃裳“善謀”和“雅澹”的一組是( )
A.①自中指授,無不切于機 ②醫者誤進藥,疾遂甚,終不怒譴
B.①以辟恃險,討之或生事 ②不為執誼所禮,及敗,悉力營救
C.①得詔,判其非,以質懷光 ②為裴延齡所惡,十期不遷
D.①赫然號中興,自黃裳啟之 ②納邠寧節度使高崇文錢四萬五千緡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黃裳針對藩鎮長官長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務的現實,常常勸說德宗皇帝,以貞元年間的弊政為借鑒,整頓法度,削減藩鎮特權,皇帝欣然采納,于是帶來了中興的局面。
B.杜黃裳任太常卿時,曾勸輔佐朝政的韋執誼請求太子監理國政,韋執誼并未以禮相待,杜黃裳憤怒地說,我受三朝恩惠,豈能因一個官職出賣自己,說完拂袖而出。
C.杜黃裳為門下侍郎時,劉辟叛亂,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武力平叛,奏請免除宦官監軍,專門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軍隊的進退,黃裳都參與指揮,無不合乎軍機。
D.杜黃裳曾奉命主持朔方府軍務,李懷光與監軍趁郭子儀入朝,暗中謀劃假傳圣旨制造混亂,想趁機取代郭子儀。黃裳得到詔書,判明真偽,果斷采取措施,穩定了局面。
7.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王者擇人任而責成,見功必賞,有罪信罰,孰敢不力?(5分)
譯文:
(2)初不為執誼所禮,及敗,悉力營救。(5分)
譯文: